2019年智慧城市的趨勢分析
城市人口急劇增長,機動車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,城市交通擁堵現象嚴重,加大出行時間成本。城市的大氣污染、垃圾圍城等生態環境問題,對市民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。信息泄露引發的安全漏洞,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。當前城市發展速度、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之間的平衡關系失調,給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帶來巨大壓力。積極探索發展智慧城市,是解決城市病癥痛點的有效途徑。
智慧城市的概念于20世紀90年代出現,2009年在中國落地實施。經過近十年的發展,目前中國智慧城市正呈現啟動的狀態,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出臺推動智慧城市步入實質性建設階段。到2020年,中國將建成一批特色智慧城市,未來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將進一步加快,市場規模可期。
大數據信息整合,打破信息孤島瓶頸
大數據信息整合,打破信息孤島瓶頸
智慧城市建設有賴于大數據智慧引擎,通過構建深度覆蓋的信息網絡體系,使數據應用深入各個環節,利用物聯網、云計算等技術手段,打破城市信息孤島僵局,實現系統協同運作。
更多智能設施投入使用,服務場景多元化
第一,智能化基礎設施作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,為城市提供硬件支持,與軟件應用相輔相成,共同決定智慧城市發展前景。如在能源供應系統,國家多地下調對新能源整車補貼額度,同時增加了對充電樁的補貼,截止2017年底,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,是2014年底的14倍。在智能尋車引導系統,城市大型商場地下停車場都配有智能尋車系統裝置,車主可以通過輸入自己的車牌號進行位置查詢,或借助相關找車APP應用。
第二,智能設施大規模應用于各種生活場景,交通出行、停車購物、移動消費等等。隨著技術與數字智能化應用的高度結合,城市生活實現多層面可持續發展。如在水務系統,四川運用NB-IOT技術(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Things)在智能抄表領域實現規模應用,解決人工入戶抄表費時、費力、抄表周期長、準確度低等問題。在照明系統,江蘇徐州試點首批智能燈桿,其集成沿街WIFI、攝像頭、語音廣播、顯示屏、指示牌、環境檢測(PM2.5)、氣象檢測、手機充電、汽車充電樁等多項功能,極具可拓展性。
以用戶需求作為切入點,落實人本化服務建設
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注重以人為本,將市民群眾的民生需求作為建設的出發點與落腳點,實現惠民便民,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數。
隨著交通、醫療等服務平臺的扁平化建設,更多智慧城市應用服務將會延伸發展結合,形成新產業結構,提供人本化服務。
隨著交通、醫療等服務平臺的扁平化建設,更多智慧城市應用服務將會延伸發展結合,形成新產業結構,提供人本化服務。
智慧城市需要打破千城一面的同質化現象,凸顯城市特色
國務院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目標:到2020年,中國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。當前智慧城市成為各地政府信息化建設熱點,盲目性泛濫形成千城一面的格局。智慧城市規劃思維與社會環境背景需求相匹配,造就特色優勢,提升智慧城市競爭力成為未來建設的重大趨勢。
究其智慧城市同質化現象原因,可以從規劃設計和運行模式上分析。第一,國家試點智慧城市出臺相應建設規劃設計,然而因為經驗不足,建設思路實施方案雷同,其他城市又多參考借鑒先行智慧城市的規劃設計,未根據城市實際情況進行相應調整,自主研發水平有待提升。第二,智慧城市的運行條塊化和單一化,多由政府主導,進行籌資投資后建設,建設實施的效果一般。